8月14日,丹霞山下的临泽县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。由甘肃省总工会组织的253余名劳动模范、技能人才与技术工人,正在张掖市开展为期6天的疗休养活动,临泽县一天的行程时间,让大家在枣乡的醇厚与丹霞的瑰丽中,收获了独特的体验与感悟。
在甘肃西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,展厅内详实的图文资料与产品展示,清晰勾勒出临泽作为“中国枣乡”的发展脉络,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红枣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历程,从最初的鲜枣售卖到如今开发出枣夹核桃、红枣枸杞汁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,每一步升级都凝聚着创新的力量。在劳模创新工作室,墙上挂满了技术攻关项目表与专利证书,工作人员讲述着团队如何攻克红枣保鲜、风味提升等技术难题,让“小红枣”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“致富果”。
展开剩余64%陇南市劳动模范、市盐业分公司的李成军说:“今天在西域食品公司这趟参观,真是打心眼儿里受触动!你看人家把小小的红枣做这么精——从挑拣到加工全靠智能设备,连包装都透着巧思,这不就是把‘老手艺’跟‘新科技’捏到一块儿了?”
“没来之前只知道临泽红枣有名,今天才算真正读懂了‘枣乡’二字的分量。”全省先进工作者、陇南城关中学教师王海燕在参观后接受采访时说,“从一颗红枣的产业升级,能看到临泽人敢闯敢试的劲头。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很有启发,教书育人同样需要这种创新精神,不断探索更贴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。”
午后的日头像西北人的性子般热辣滚烫,阳光洒在身上带着股直来直去的热意,劳模们却依旧兴致盎然地走进丹霞口文旅小镇。这里青瓦白墙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,脚下的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,两旁商铺的幌子在热风里微微摆动,仿佛穿越回古时的丝路驿站。沿街摆放着张掖特色的泥塑、刺绣等手工艺品,摊主们热情地介绍着背后的民俗故事,空气中弥漫着牛肉小饭、臊面等特色美食的香气,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,感受这份热辣中的悠闲与惬意。
在大型史诗演艺剧《回道张掖》沉浸式舞台上,骠骑将军的铠甲映着耀眼的灯光,丝路商旅的驼铃仿佛从历史深处传来,千年的岁月在一幕幕场景中流转。当最后一幕“邦国会盟”的盛景呈现,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。“本以为疗休养就是放松,没想到这堂‘文化课’如此震撼。”全国劳动模范、天水锻压机床集团公司电焊工安琪说,“这不仅是艺术的盛宴,更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张掖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。”
从枣乡的产业故事到丹霞口的人文风情,走进临泽的疗休养之行,既是甘肃省总工会为劳动者送上的“暖心礼”,更是一次“充电蓄能”的实践课。当劳模们带着临泽的记忆继续接下来的行程,他们心中不仅有枣乡的醇厚与丹霞的瑰丽,更有将这份收获转化为工作动力的决心,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,在各自的岗位上再立新功。
撰稿:靳泽阳
发布于:北京市